美國財長JackLew(杰克·盧)在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發表G20前瞻演講。
盧表示,美國總統奧巴馬將在G20期間,提出中國等國家鋼產量過剩的問題。雖然中國在削減鋼產量,但是其規模下降的速度,仍受到美國和歐洲國家的詬病。
盧同時認為,奧巴馬政府將不遺余力在任期內達成TPP(Trans-PacificPartnership,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)。“雖然今年剩下的時間并不多,但是中美之間的BIT(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,雙邊投資協議)仍有可能達成。”盧說。
削減全球鋼鐵產量
美國和歐洲數次在國際場合,對中國等鋼產量過剩的國家施壓。在布魯金斯學會的演講中,盧認為,中國已經在政策層面認識到產量過剩的嚴重性。“美國也走過這個過程,我們知道削減產量實施起來有多困難。”
中國目前有超過10億噸的鋼產能力,相當于全世界鋼產的一半左右。中國國內的鋼材消費能力大約為7億噸。美國“并購大王”RossWilbur對騰訊財經表示,中國低價出口鋼材,每年規模為1億噸。“這樣計算還有2億噸的剩余,意味著中國的鋼產過剩量就占了全球鋼產量的10%。”
美國曾多次表示過剩的鋼產量擾亂市場,破壞環境,傷害工人利益。在削減鋼產的過程中帶來的社會問題也不容小覷。Wilbur對騰訊財經表示,中國應該關閉效率不高的工廠,并由政府來補償因此失業的工人。
除了減產中可能帶來的社會矛盾,國際社會擔心的問題,還包括減產過程是否有序進行。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學教授,對外經貿大學客座教授HiltonRoot對騰訊財經表示,以規則為基礎的減產是減小風險的重要依托,減產過程需要用公開透明的機制約束。
而在大選年,大宗商品生產還對兩黨的角逐有特別的意義。“搖擺州”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都是鋼鐵生產大州。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,曾數次公開指責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對來自國外的鋼鐵“傾銷”無所作為。為了贏得這些州選民的支持,兩黨候選人將都在該問題上非常謹慎。
BIT年內并非無望達成
TPP和BIT的溝通都已經歷數年之久,也都在2016年達到最后“沖刺”階段。盧于周三表示,盡管現在的兩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和川普均公開反對TPP,但是奧巴馬將在任期內竭盡全力達成該貿易協議。
Root對騰訊財經表示,目前全球最大的問題是增長乏力,而TPP和BIT等協議,將從根本上改變貿易格局,這會是促進增長的最大希望。
然而,雖然雙方現任政府都有較強的愿望,但是通過該協議的機制門檻頗高。BilateralInvestmentTreaty中的被稱為Treaty的這種協定,按照美國的法律規定,必須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參議員通過才能生效,而眾議員不參與投票。相比之下,很多協議只需要超過半數的全體國會議員通過即可。(美國國會分眾議院和參議院,參議院每州兩位參議員,眾議院人數較多,按照每州人口比例選出。)
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項目負責人SeanMiner(尚英杰)對騰訊財經說,“以現在的談判進展來看,BIT未必真能為美國打開市場。除非中國方面的市場開放程度非常大,否則協議無法在參議院中得到足夠的選票,美國世貿代表MichaelFroman經驗豐富,他也不會把這樣的協議提交到國會。”
SeanMiner進一步解釋道,只要有34位眾議員不投贊成票,這個Treaty就通過不了。美國有很多州和中國的貿易關系不那么緊密。一些小州,如羅德島、特拉華,不在意和中國的貿易,這些州的議員數量很容易達到34個。
在中美雙方交換數次“負面清單”之后,美國仍對中國在協議中的開放程度不滿意。Root對騰訊財經表示,中國醫療改革雖然在進行過程中,但是如果要像美國要求的那樣開放醫療市場,那么美國的醫療服務提供機構的實力,會對中國的醫院造成很大的打擊。
SeanMiner則對騰訊財經表示,在金融服務業方面,中國對外資的限制也很多,外資金融機構如果和中國本土金融機構直接競爭,將給這些國有大銀行帶來很大的風險。
即使中國開放金融市場,在實踐過程中推進也很困難。當初日本在剛開始對美國開放金融市場的時候,雖然美資金融機構提供收益率高得多的金融產品,但是日方卻因對美方合作伙伴的不信任,而并不積極認購。Root對騰訊財經表示,信任是在貿易后面更基礎的問題。BIT的重要性不僅在于暢通貿易,更重要的是,從底層改變中美兩國對”合作伙伴”這個詞的看法和態度。
美國不能“閉關鎖國”
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,川普的反全球化言論頗得人心。曾經力推TPP的希拉里在進入選戰以來,也數次公開反對TPP。美國密歇根州是汽車制造業重地,希拉里在該州的民主黨黨內初選中輸給了桑德斯,這被輿論解讀為,希拉里以前的開放的貿易政策,對美國汽車工業就業不利,失掉了汽車工人的“民心”。
面對“反全球化”浪潮,盧表示,美國人反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溝通不暢。“我們不能只在要通過貿易協定的時候,宣傳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的好處,而是讓民眾持續的了解全球化為他們帶來的利益。
盧表示,在美國公司在全球化格局中獲益時,應該將這些收益體現在工人工資等方面,而在迅速產業升級的過程中,也應該為工人提供足夠的專業培訓,增強人力資源的基礎設施建設,使民眾在國際分工中充分參與。
|